谈一谈德国的“善良教育”

海鸟网 - 01-19

“善良教育”是德国的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德国人是认真而实在的,他们将善良品质的培养融入到具体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自立,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

 1.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不仅是家庭宠物,也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让孩子在与动物相处过程中学会照顾小动物。

幼儿园也会饲养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此外,用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但是,如果出现虐待小动物的情况,孩子就会受到批评或训导,如果比较严重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孩子会被去做一定的心理治疗。

 

 
2.同情弱者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孩子在家长以及社会的鼓励、引导下树立这种意识并付诸行动。在这种鼓励的教育下,孩子们都会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盲人施以援手,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许多小孩都会将自己的零花钱捐出去帮助需要的人。

3.唾弃暴力、拒绝暴力

德国在进行善良教育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反面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对于学校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反对的态度非常鲜明。经过2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将会被学校开除并送至“不良少年管教部门”予以管教。

在家庭里观看节目时遇到的暴力镜头,家长都会引导孩子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场景。

此外,虽然德国制造之精良举世闻名,但是德国人非常反对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因为德国的许多研究者已证实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难免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4.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一个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通过和好友谈心了解到:当时好友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故难免“出言不逊”。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宽容地原谅了好友,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

成年人会引导孩子要有宽大的胸襟,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包容他人,遇到事情能够将心比心,不要意气用事,因为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也是一个人对其他人能够施以援手的前提条件。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但孩子需要引导、培养和教育。纵使“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自小就会念的三字经,后天的引导教育却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