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网络整理 - 12-13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生活,最终目的都是让自己幸福。因此我们选择吃自己所喜欢的食物,选择以一个愉快的电子游戏来结束每天的工作,即使第二天早上要早早起床依然选择在外待到很晚。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逐幸福,但大部分的人似乎只能感受到极少的幸福。最后,生活中蔓延的尽是无聊、悲伤和压力,感觉好像又回到了起点。这其中是有理由的,而且在我们为幸福集体努力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心碎的真相。

10. 天生缺少感知幸福的基因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自身的基因会对很多事产生影响,其中一件很可能就是基因会决定我们会有多幸福。明尼苏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一出生就被分开的双胞胎,她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幸福水平仍然有着明确的联系。因此虽然环境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幸福,但基因的影响可能更大。

伦敦政经学院也曾就幸福的基因做过一些突破性的研究。研究者将一个特定的基因进行分离,该基因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是幸福还是悲惨。在询问了2500个美国人,关于他们的生活是否幸福的问题之后,他们发现那些继承了两个长变体基因的人更有可能幸福。其中40%的志愿者表示他们的生活很幸福,而这幸福的人中间又有超过35%的人都拥有5-HTT基因(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的两个长变体。

与人体血清素的产生息息相关的基因,似乎也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够专注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埃塞克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继承了5-HTT基因的两个长变体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并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以此应对低沉期。

伦敦的一项调查也表明,继承两个短变体基因的人更容易受到生活消极面的影响。而调查中只有约19%的人声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

9. 幸福感不断减少的事实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社会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们似乎应该会比以前更幸福。毕竟我们拥有在1972年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比如智能手机、网飞公司(Netflix)、亚马逊(Amazon)以及易趣网(eBay)。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即便是那些拥有幸福的人都表示幸福越来越令人难以捉摸,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来说。

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杂志曾发布过一项研究,他们对130万13-96岁的美国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就越想要去了解生活的运作真相,了解之后就会明白很多事。因此年龄越大就越幸福,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偶尔的挫折。但是,大概从2010年开始,年龄和幸福之间的相关性几乎不存在了,而幸福人群的年龄阶段也有所变化。

他们发现人们在青少年和青壮年时期会更幸福,但是到了30岁的时候,幸福便急剧下跌。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情况,是因为青少年对于生活的期望更不现实。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还会有辍学、工作艰难的情况发生,而且那个时候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可能会被社会和雇主率先“窃取”。

而在2015年,该研究发现,64%的高中生期望到30岁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总经理的位置或者做任何领域的一名成功人士。而在实际生活没有达到这样的期望时(只有约18%的人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幸福就会严重下降。一些其它因素,比如着重塑造个性化,不允许工作中发生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这时候真实的生活就会渐渐消失。

8. 第三个孩子——厄运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对一些父母来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看着孩子成长;但对一部分人来说恰恰相反,他们甚至不敢想象去拥有一个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孩子。那么,孩子为我们带来幸福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哲学呢?

一些来自普朗克人口研究所的研究学者们做了一个关于孩子如何影响父母幸福感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确实能够增加父母的幸福感,但有些时候他们的存在似乎使生活变得更糟糕。

你有两个比你年长的哥哥或者姐姐吗?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到来可能让你的父母坠入了人生中的一个低谷。一份针对英、美、德三国父母的调查显示,通常第一个孩子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的存在大概从孩子出生前到上学前这段时间。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尽管生活并没有完全乱了阵脚,父母也许同样会处于低谷期。但,第三个孩子的到来对他们来说绝对没有积极意义,甚至有趋势表明第三个孩子的出生让他们的幸福万劫不复。

调查人员还表示,选择最佳的时间生孩子幸福感会更高。35岁至49岁年龄段的人最期待孩子的到来;而那些在年轻时有孩子的人则有被孩子拖累的感觉。这不足为奇,最糟糕的是那些在18到22岁之间有孩子的人。报告指出,在孩子将要出生的那段时间是你想到的幸福的反面,而从此之后一切都变得更加糟糕。那些在23到34岁之间的人一般都保持着他们的幸福感,只要他们没有那第三个孩子。

7. 与生俱来的幸灾乐祸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当某件惨不忍睹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讨厌的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丝不怀好意的暗喜。我们总喜欢看到糟糕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无论是无法忍受的同事还是忘恩负义的老朋友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这是一种可怕的幸福,也许,这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体验和享受。

仔细想想,幸灾乐祸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绪。那一定是一个让人恨之入骨或者是糟糕透顶的人才会让你在那个时候有那样的情绪。长久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年幼孩子的情绪是多么复杂的话题,终于有事实证明, 他们尽管似乎不能理解他们的尖叫声让你头痛欲裂,但绝对会有一丝幸灾乐祸。

来自海法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测试,参与者包括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及另一位孩子(我们称之为“第三者”)。母亲平等地对着两个小孩大声朗读诗文,甚至把水撒到书上时,情况都很好。另一个情景,这位母亲要抱着第二个小孩在大腿上,然后突然“不小心”把水撒到书上。当这发生时,她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幸灾乐祸的迹象,但人们并不认可孩子在幼年就表现出这样的情感。当不公平、不平等的状况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时,孩子们高兴得上蹿下跳、直拍手掌、咯咯大笑。

小如两岁的孩子足以能感受这种幸福——这种建立在摧毁别人希望、梦想和故事情节的幸福。

6. 幸福与愉悦感的区别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也许我们始终未变的追求便是对幸福的追求,但我们做的似乎并不对,因为我们现在甚至搞错了追求的对象。回顾一下你最近做的“增加幸福感”的事情。你是不是走出家门吃了顿自己喜欢的大餐?还是为一瓶好酒而挥金如土了?是不是计划旅游,买了新车,装修房子,或者是出门看一场不错的电影?如果是这样,那你追求的就是“错误的幸福”。那些事能给你的只是一种愉悦的感觉,这和幸福并不能划等号。

愉悦被认为是幸福在一瞬间的感受,它不能持续下去,因为它依赖着外在物质的环境,然而众所周知,我们控制不了这些环境。据一些心理学家所说,愉悦感可能是十分危险的,它在大脑里的反应就像一种“瘾”。也许很快,一瓶酒或一份甜点就不能满足你了,你需要一箱酒和一堆甜点才能得到与之前相等的愉悦感。那么,你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到底应该寻找什么呢?这听起来有一点陈词滥调,但是专家也说,要寻找的不是你周围的环境,而是你自己。

去给予而不是索取,做一个帮助别人的好人……总之这些事绝不会牵扯到为自己买买买的问题。做一个好人,就像是为了预防生活中会遇到的大起大落而打好地基——特别是生活带给你的大落,也是为了我们终将不可避免的悲剧而做好准备。就像精神治疗医师菲利普·查德(Philip Chard)所说:真正的幸福,即使没有愉悦感,也能一直存在。

5. 把时间价格化会让你感到痛苦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你一定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吧?而这恰好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难以享受这些时间的原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目睹了一大堆新的能节省时间的设备涌入市场。这些设备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确信未来的生活会变得十分便捷,因为自动洗碗机和跑得更快的车等等这些设备,都会为我们节省出自由的时间。但是有一些奇怪的事发生了。工作收入开始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都意味着突然之间,能让我们开心的事情成了生活中最重要(更不用说也是最赚的)一部分——挣钱——而不是自由自在的时间。

我们永远挣不到更多的一样东西就是时间,由此可见时间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现在并非像19世纪30年代预言的那样每天工作三个小时,而是变成了19世纪70年代瑞士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Staffan Linder)所说的“受折磨的有闲阶级”。我们不能协调好自己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所以到了本应享受并做一些带来快乐的事情时,我们反而操之过急,根本无暇享受。我们分配时间的重点其实很令人惊讶。一项谷歌的研究发现,加载网页的时间只要相差250毫秒,就能让人在本页面等待和转而搜索一些别的东西之间做不同的选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惠特曼管理学院(The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发现我们太过看重时间等于金钱的理念,以至于我们太不耐烦,不能享受本应让我们快乐的事物。研究发现,先问人们每小时能挣多少钱,再要求他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时,很多没有耐心的人就会等不及做一些有直接收获的工作。甚至是快餐也有这种对我们休息和享受生活的能力的负面影响。多伦多大学发现长期与快餐相处(不管是快餐店还是快餐本身)也能减弱我们对享受美食、欣赏自然的画卷和听音乐——所有这些本应带给我们幸福感的事物的感受。

4. 自杀与幸福的联系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逻辑学表明,完全不幸会(至少部分会)导致自杀率上升。最近,一篇来自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的文章显示,全世界关于幸福和自杀间联系的研究并没有那么明朗。这项研究对比了自杀率和生活总体评价的数据,并发现了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怪事。

举个例子,芬兰在生活评价上得分极高,而且似乎很多人都生活幸福,但在西欧,它的自杀率也很高。同样的现象在有着 “自杀带”(suicide belt)之称的美国也出现了。从亚利桑那州(Arizona)到阿拉斯加(Alaska),沿途城市的人们都很满意自己的生活,但这些地方的高自杀率也同样让它们背负自杀带的名声。

所有数据收集和计算完成后发现,那些平均收入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地区自杀率也最高。该结论对于美国和欧洲同样适用。还有一些来自同一批人的奇怪数据,大多数男性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反而更开心了,但与此同时,自杀率也上升了。已经知道的是,离婚与自杀风险的上升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对于生活满意度却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该项研究的结论是,幸福和整体生活满意度与自杀基本没有联系,自杀率通常都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慢性疼痛就对其有更大的影响。

3. 幸福是担心的主要部分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尽管大多数人都说我们生活的目标之一就是过得幸福,但显然这句话是不对的。根据坐落在威灵顿(Wellington)的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New Zealand’s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我们要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

心理学家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幸福担心比例”的模型,来显示幸福带来的一切,可其中没有一样是好的。这条教义不涉及文化,但是,他们发现这个模型至少适用于14种不同的文化,而且他们用来确定某人是否对幸福心存担心的测试也普遍适用。

对幸福的担心很复杂。对一些人来说,幸福就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来临,而它的强大能量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尤其是焦虑症。但也没那么严重。一则毁灭性的消息毁掉一次幸福的经历就会让人觉得幸福是个诅咒。也就是说幸福会招致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对于去某个有趣的地方或做有趣的事反而会沮丧的原因之一。他们始终相信任何幸福的时刻或去有趣的地方都会以失望告终。

对一些人来说,一定数量的缺点也跟幸福有关。幸福就暗示着这个人身上有着不易察觉的问题,他们可能懒惰,或者安于现状。对幸福的担心在某些文化中甚至占支配地位。在某些社会里,当多数人的利益凌驾于少数人的需求之上,那他们对幸福的担心指数就会很高,比如印度,日本和香港的文化就符合这种模式。

宗教是另一个影响因素,信仰伊斯兰文化的国家相对于幸福,总是更看重难过和困难,因为他们相信那些会让他们更接近上帝。

2. 从科学上来讲,期望值低是有好处的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如果你问一个悲观主义者“你为什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们可能会说一些“如果从来不期待好事的发生,也就不会失望”这样类似的话。伦敦大学学院的调查人员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说辞,而是一种存在的数学表达式。

虽然这个表达式本身很复杂,但是它却可以基于你对某个活动的期望值,基本上算出你可以从中获得多少幸福。并且还会将潜在的回报、期望、风险以及后果统统考虑在内。它的首次使用是在一项有26个人参与的实验中,该实验后来被开发成一个叫做“伟大的脑实验”的应用程序,帮助收集了18000个人的脑数据。最初的26个志愿者由一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机器进行监控,对他们大脑的各个区域进行观察,测试出是什么使他们感到幸福。

他们发现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实际上并不是人们所拥有的东西带给他们幸福(或者不幸福)。而是他们所拥有的那些东西与他物之间的关系在起作用。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游戏,揭露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相:如果一个人在最近一段时间有得分,无论是赢还是输,他都会比单纯获得高分要幸福。因此,期望值低会带来幸福的确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对于各种各样的人都适用。

1. 度假不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幸福

幸福让人心碎的10个侧面 那些悲伤的真相啊!

大多数人的梦想清单里都会有一次计划好的假期,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是发布在《品味生活调查》(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度假并不会产生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好处。

该研究在8个月的时间里跟踪调查了1530个人。期间,有974个人曾去度假。该杂志对他们的幸福水平进行了全程报告,发现度假不仅不会影响幸福水平,而且对任何事物都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据报告显示,能够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幸福的是那些认为假期“好舒服”的人。(即使是那些只评价假期为“舒服”的人的幸福感都要少一些)。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会在真正出发去旅行之前感受到幸福。因为在出发之前,情绪被预期效果所带动,能够从日常的繁忙工作生活中脱离出来,便感到很兴奋。并且报告中显示许多人在真正度假之前的幸福感会持续2个月左右。

所有的假期都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这只是期望。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说他们回来之后不仅能够快速回归正常状态,而且假期完全没有副作用。那些感到“很舒服”的人表示在假期结束两周后,幸福水平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但是那些感受不到幸福的人,是因为度假后要回归到大量的工作上,会有些不知所措。

   该研究的发起人认为这意味着传统的度假方式其实是错误的——传统认为假期时间越长越好。但是为了可以好好利用休息日,一年最好计划一次短途旅行,这是为了确保我们总是有所期待,也为了确保我们回归工作的时候应对自如。做一个两周的假期计划,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仍然要明白真正的生活随时都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