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通过琴槌的头敲击琴弦而发出声音。但不论槌以多大的力量击弦, 槌头每次击中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尽管击中琴弦的是槌头, 但是直接的推进力是由杠杆原理在琴键上。
弹奏者手指在占键长 3/8 的外端按下琴键。这个按键过程, 槌头以比按键快得多的速度向上抬起, 直至靠近琴弦的那一点, 即当琴键的动力停止的那一刻为止 (因为此时琴键已按到底)。
剩下的“路程”再由槌头继续按原有的冲力“飞” 向琴弦。
详细地了解槌头最后这一刻的状态极其重要 , 因为这意味着槌击弦运动中真正发生作用的那一刻实际上是不由演奏者控制的。
如果槌头每次都用相同的力去击弦的话, 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不论是如何被按下去的。
也就是说, 不论是先慢慢地按下琴键随即加快下键的速度, 还是先迅速按下键 , 然后减慢下键的速度, 或者始终以同样的速度下键, 都是一回事。
由此看来 , 通常认为的不同种类的音色, 如丰满的、天鹅绒般的、干硬的、阴暗的等等音色 , 皆由槌头击弦方式的不同所致, 这种流行的观点实际上与事实并不相符。所以 , 产生音色变化的原因必须从其他方面来考虑。
也就是说,只要槌头每次击弦的力一样,得到的音色也总是一样的。不同的音色来自于用不同的力击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