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世界最炫地铁站 没有之一

 环球旅行者阿兹猫借你一双探寻美的眼睛,与你一起玩转斯德哥尔摩的地铁迷宫。

  瑞典斯德哥尔摩,每个第一次过来的外国游客都会被这里的地铁站“惊艳”到,我也不例外。自从2014年乘坐过一次后,便爱上了这条“地下艺术长廊”。2015年又在斯德哥尔摩住了几天,决定干脆在地铁呆上一个下午,好好参观一下。

\

  依旧是从著名的 Kungstrdgrden(国王花园站)上车。地铁站很深,沿着滚梯缓缓下降,一座宫殿般的“地下洞穴”出现在面前,墙壁凹凸不平,仿佛石灰岩岩洞。四周,鲜艳的图案包裹着我,犹如走进一座迷宫。

\

  Kungstrdgrden地铁站的风格是森林主题,站台中间赫然有株绿色“大树”。浮雕与塑像,出现在钢筋水泥的地下建筑中,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这个 站出自瑞典设计师Ulrik Samuelson(乌尔克里·萨缪尔逊)之手,地面的绿、白、红长条状地砖,也是在1977年依照乌尔克里的设计装饰的。说起国王花园站的设计理念,要 追溯到十三世查尔斯国王拥有的花园。绿色条纹象征巴洛克式绿色花园;红色代表碎石小路;白色则是曾经放置在Makalos宫殿的大理石雕像,位置就在现在 的地铁站上面。

\

  通道旁,灯光将古雕像与残垣打亮。因为这里还是一个小型的考古发掘地,挖掘出一些古文物。曾经竖立在Torsgatan街道两旁的街灯,还有17、18世 纪Makalos宫殿残留下来的大理石圆柱和石雕,穿越时光出现在地铁站,据说是为了减轻上班族的压力,让他们在朝九晚五的奔波途中,稍稍放松一下,思绪 暂时离开这个现实社会。当然上了地铁,梦也就结束了。

\
斯德哥尔摩人引以为傲的地铁最早运行于1950年。1955年,两名瑞典

  艺术家就 向斯德哥尔摩议会提交了两项用艺术装点地铁的议案,这份议案受到议会很多党派的赞成,自那之后,艺术家便成了地铁建设团队的一部分。第一份艺术作品是由维 拉·尼尔森和西里·德尔克特两位艺术家于1957年完成的。目前在全城100个营运站点中,有大约90个站点已经被艺术所覆盖,每一个站点都是一道不同的 风景线。

\

  很多地铁站都犹如“原始”山洞。原来斯德哥尔摩地铁蓝线建设时采用的是爆破式凿洞开采方法,每个站点自然就保留了原始岩石洞的空间特点,这样可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冲击。不论是山洞,还是大厅式站台,很多站台的主体空间都有一个主题设计,与周边的地域文化相映成趣。

\

  这个全长108公里的地铁堪称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一百多个地铁站,150多名艺术家永久和临时的展览作品,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雕塑、壁 画、油画、装置艺术和浮雕,规模宏大、变化多样,每一组都与地铁站的环境相互辉映。2004年开始,艺术家不仅是用静态的画面和雕刻装点地铁站,一些艺术 影片也被呈现在地铁站中。

\

  最美的当属T-Centralen站,也是最大的换乘站。T是tunnelbana的缩写,瑞典语中“地下”或“地铁”之意。当斯德哥尔摩地铁在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时候,“把艺术带入地下”这个想法首先在T-Centralen地铁站实现。

\

  每天从T-Centralen站进出的乘客高达167,000人,让T-Centralen站成为地铁线最忙碌的一站。此站的主题是古代雅典奥运会,蔓延 在地铁站里墙上的蓝色橄榄叶图案,为的是舒缓等待乘客的焦急情绪,因为蓝色总能让人感到沉稳安定。出站口和滚梯附近,还有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的图案。艺术 家想借此表明,这些施工工人也有权成为地铁艺术的主角。

\

  我最喜欢的是Solna Centrum(索尔纳中枢站),由艺术家Karl-Olov Bjork和Anders Aberg在1975年共同创作。洞穴状的变幻莫测的“红色天空”带给人一种压迫感,墙壁上绘有一幅长达一公里的画,红色天空、绿色云杉林。这幅画反映了 20世纪70年代瑞典工业革命巅峰时期的政治问题:人口减少以及环境破坏,比如环境污染对诸如鱼类、麋鹿等野生动物的危害。

\

  很多地铁站犹如充满想象力和趣味的艺术殿堂:卡通形象、旧靴子、壁画、彩虹、还有未来主义的设计装饰等,瑞典艺术家的作品极富个性,也更异想天开。和莫斯科与平壤的地铁,强调恢弘气势和非凡造价不同,色彩效果突出了站台的个性,也丰富了乘客的旅途体验。

\

  即使不认识站名,看到这些特色鲜明的设计,乘客们也不会走错站。斯德哥尔摩交通管理部门在网站上这样写道:“艺术让地铁站变得更加漂亮有趣,也让人们更容易识别道路方向”。能把地铁站修建成这么“艺术范儿”,且规模不小,果真让我惊艳了一路。

\

  从一个地铁站的精心设计,便能看见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巧思和生活情趣。置身在高楼大厦中还能闻到活泼轻松的创意味道,生活不仅仅是站在黄线后面,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张小小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