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学生会主席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与其他众多顶级商学院一样,耶鲁管理学院一直强调打造“全球化”MBA项目,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其教学风格、 课堂氛围到校园文化的诸多细节却非常“美国化”。

 
this is a picture
在平日与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面临的文化冲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过分热闹”的课堂教学风格、 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极为重要又略显微妙的同学间社交关系网络。坦白地说,我从不曾想到这些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对远道而来的国际同学会是此等挑战。
 
在美国,我们没有纯粹的“讲授式”教学。教授们通常都希望,甚至要求课堂互动与讨论,而学生们也会在关键点上主动提问。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这种“打断”是不礼貌的,因为美国学生普遍有一种“消费者心理”:我们花钱花时间来到这个课堂, 就是知识和教授的消费者,就有权得到满意的答案,有权请教授进一步阐述不明之处。我听说有的教授甚至亲自写信给那些课上过于“安静”的同学, 请他们踊跃发言。
 
学习团队是商学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我们中的每个人在未来工作中都将面对类似的情形。在美国商学院,就好比在美国商业文化中一样, 几乎所有的功课都由团队完成。我们坚信团队合作是成功商业运作中的“圣杯”,体现的是一种“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合作精神。而很多国际同学告诉我, 团队合作有的时候对他们很难或是让他们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有些讨论和争辩对最终结果并无直接帮助。
 
商学院绝不仅仅是上课学习。与同学们多交往,建立起一个社交网络是将来能为每个人带来益处的好事。在我们这个紧密的团体里, 有未来的CEO、CFO、公司主席、政府领袖等等,我们应该努力认识每个人。但是,我的中国同学并不愿意太多参加多文化主题的交流活动, 他们觉得这些活动对于他们更像是例行公事,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社交场合确实是美国核心商业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很多协议与合作均是在社交场合达成的。(后来我得知,中国商业文化也重视关系网,但我们并不提倡用喝酒来解决问题)。